5月16日,為了拍攝"傳承女杰精神,弘揚賢母文化"系列電視紀錄片,婁底廣播電視大學與婁底市賢母文化研究會友們在雙峰縣黨史研究室大力支持下,走訪調查了偉大的革命母親葛健豪出生、成長的雙峰荷葉桂林堂、光甲堂、長塘村葛家祠堂、永豐鎮石板沖、璜璧堂等社區,沿著紅色足跡,尋訪賢母精神。
葛健豪傳承了優秀的基因,始祖葛洪系晉代名醫,為官時清廉忠孝,為醫時普渡百姓。獲諾貝爾醫學獎的科學家屠呦呦坦言,葛洪的中醫藥學著作《肘后備急方》,為她提供了研究靈感,幫助她創制新型抗瘧藥青蒿素,為解決治療預防瘧疾這一世界醫學難題作出了貢獻。葛健豪成長于雙峰荷葉,從小感受葛家忠孝清廉懸壺濟世傳統家風家教及曾國藩耕讀思想。她的父親乃曾國藩手a下名將葛葆吾(承霖), 葛葆吾戰死時,葛健豪年僅1歲零4個月,她和哥哥葛望嶔是由母親陳氏撫養成人。幼時,葛健豪隨兄讀書家館,她聰穎好學,性格堅毅,思想豁達,知書明禮。她常與唐群英、秋瑾等朋友一起互相學習、交流,接受了她們上進樂觀追求真理的思想。
作為有思想有抱負的母親,出于對子女強烈的熱愛與期望,她帶著孩子們走出雙峰,遠赴長沙,留學法國,支持孩子們尋求真理,支持正義與革命。年近半百帶領兒孫三代省城求學,堪稱湖南早期的女子教育家;53歲赴法勤工儉學,被當時輿論界譽為二十世紀“驚人的婦人”;.培養了五名中央委員:蔡和森、向警予、蔡暢、李富春、錢之光。毛澤東說她是“老婦人,新婦道;兒英烈,女英雄”;陳云題寫碑名:“蔡母葛健豪紀念碑”;許德衍題寫:“母儀是式,亮節高風”,并題詩:豪杰蔡家多,兒女萬人歌,堪為烈母頌,留學創先河。
葛健豪(1865.8.17-1943.3.16),原名葛蘭英,是中國早期女權活動先驅,女子教育先驅,女革命家。她五旬求學長沙并伴子女(蔡和森、蔡暢)赴法勤工儉學,被傳為佳話。當時輿論界稱譽她是二十世紀“驚人的婦人”。 [1]
她熱衷于女學教育,兩度主辦女子職業學校;善于教育子女,并積極支持子女從事革命,自己亦在白色恐怖下冒著生命危險投身革命活動; [2] 與唐群英、王昌國等為爭取女權而斗爭,開創了憲法收錄“男女平權”的先河。后人尊稱她為“女中豪杰”、“革命的母親”
市委黨史辦原副調研員柳光雄、、雙峰縣史志辦主任羅平原、婁底電視臺記者王任遠、婁底市賢母文化研究會劉莉華、婁底電大代表參加。
(婁底廣播電視大學 肖小燕)
地址:婁底市婁星區長寧街198號
招生電話: 0738-8223187
辦公室電話:0738-8312699
郵編:41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