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來暑往,光陰似箭?;叵肟煲湃サ?span lang="EN-US">2015年,婁底廣播電視大學在主要領導空缺、職數少的情況下,由校長盧再新同志帶領全體人員,積極進取,奮發有為,成績可圈可點。
一、高屋建瓴,謀發展之“局”
在黨委書記因身體原因調離學校后的近一年里,盧再新同志帶領學校黨委、行政一班人,深謀遠慮、高屋建瓴地謀劃學校發展的大格局,辯證地處理當前民生和未來發展的關系。他多次指出,我們應該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立足當前,謀劃長遠。把當前私房聯建這個民生問題處理好了,就能增強內部凝聚力,有利于全面推動學校各項工作;新校園建設工作做好了,為學校未來的發展打好了堅實基礎,提供了更高平臺,提升了戰略地位,學校的未來發展才會真正地謀得一席之地;只有整合好了校產資源,經營好了新舊兩個校園,既立足了學校當前的民生問題,也解決了學校未來的民生問題。
因此,盧校長殫精竭慮,一邊積極穩妥推進新校舍的建設工作,一邊努力尋找合作辦學對象,盤活老校園校產資源。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搬到新校舍之前,學校已引進外資項目,聯合創辦“理想幼兒園”。
二、爭取貸款,解資金之“困”
2008年市政府常務會議決定,同意電大從新購土地中拿出39.98畝(實為40.07畝)掛牌出讓,用所得資金解決電大新校舍第一期工程建設資金問題。而教育局自2013年1月購得電大的這塊土地之后,一共只付了1700萬土地款,還有1900萬未到位。學校3#綜合樓封頂后便沒有后續資金。為了解決后續資金瓶頸問題,盧再新同志帶領辦公室和后勤部門有關人員跑遍婁底城區各商業銀行,最終爭取到了市交通銀行由市財政擔保的1500萬額度的“流動貸款”,終于解決了資金短缺之困。
三、多跑善訴,引源頭之“水”
學校的發展離不開各級領導的關心,更需要發揮電大這個系統的優勢。盧校長帶領黨政一班人多方協調匯報,終于促成了省電大黨政主要領導和婁底市黨政有關領導及有關職能部門領導參加的現場辦公會。這次會上,省電大書記、校長明確表態給婁底電大給予經費上支持,并承諾:省電大會到中央開放大學幫婁底電大爭取資金;如果婁底電大建學生宿舍,省電大將繼續資金上的支持。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婁底廣播電視大學誕生30多年來,到目前為止,這是絕無僅有的掘取到本系統源頭最大的一泓“活水”。
四、抽絲剝繭,解住宅之“結”
學校私房聯建項目于2009年啟動,2011年9月動工,2012年年底停工。承建方董事長多次提出:電大私房聯建項目我們已經虧損不少,如果按合同做完,會虧損更多。教職工2004年自籌資金購地,當時學校承諾于2008年1月1日前按即時市場價給出資購地的教職工每人建一套住宅,學校捂著土地等待升值,而土地升值后教職工沒得到相應實惠,而自己的住宅成本卻成倍增長,幾年時間,新校園的教工住宅只能看不能住,因此意見很大。
通過找廣大教職工談心,找承建方溝通,盧校長找到了私房聯建項目甲乙雙方的兩個“心結”:第一個是教職工的“心結”,即教職工出資購地辦教育,學校、社會受益而自己虧損;第二個是承建商的“心結”,即為電大運作私房聯建項目,付出了成本。建房時建材成本和勞動力成本明顯高于以前的協商成本。本來想讓私房聯建項目虧損部分從學校其他建設項目中彌補,而電大3#綜合樓項目所設資質門檻將承建商排除在外,他們認為吃了“啞巴虧”而遲遲不做掃尾工作。
為了解開這兩個“結”,學校黨委、行政一方面充分肯定教職工為學校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并認為應尊重歷史,積極向有關部門和有關領導匯報,依法、依規、依程序處理好教職工的補償款;另一方面充分發揚民主,凝聚共識:在依法、依規、依程序的前提下,相關后續項目,同等條件下給予聯建房承建方優先條款。
由于找到了“癥結”,經過幾個月艱苦細致的努力,學校黨委、行政巧妙地解開了私房聯建這個“結”。
聯建房自10月17日復工,雖然遭遇到今年冬季陰雨連綿的不利氣候, 但是每到晴天仍抓緊施工,已初步完成了道路清表、化糞池、雨污管和CD段擋土墻的施工任務。
過去的一年,學校其他方方面面工作亦成績斐然。
2015年11月,市委、政府高度重視和關心婁底電大的發展,給學校配備了優秀的黨委書記和紀委書記,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逝去風景好,未來更輝煌。
文:申檢求 圖:吳小希
繆 玲
地址:婁底市婁星區長寧街198號
招生電話: 0738-8223187
辦公室電話:0738-8312699
郵編:417000